为遏制和防范老师和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,英国高校对学术不端的界定、调查和惩罚,都有一套明晰、细致、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。更重要的是,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,失信行为都会纳入个人诚信记录,长期影响其未来工作和学习,构成对当事人最严厉的惩罚。
对学术不端有详细规定
英国高校的学生一入学,就会拿到学术指南、学生手册等指导性文件,里面一定有对学术不端概念与类型的详细界定。学校网站上也可以查到同样内容。
不同高校对学术不端类型的说明会有所不同,但本质上,一切在学术、科研活动中发生或图谋发生的欺骗行为都属于学术不端。主要包括伪造、抄袭、欺骗、隐瞒、恶意干扰、破坏等。
许多高校对学术不端的界定详细程度之高,如同法律文本。比如,一些高校在长达几十页的学生手册中不仅指明何为抄袭,还会根据抄袭数量和严重程度,把抄袭划分为轻度、中度、严重、恶劣等不同等级。其中,抄袭几个短句为轻度抄袭,抄一到两个自然段为中度抄袭,抄一两页为严重,抄袭三页以上或大量使用他人观点且不标明出处则构成恶劣抄袭。
此外,抄袭性质也有分类:作业抄袭、科研论文抄袭、考试作弊抄袭、实验造假。每一类都有具体说明和举例。
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(全英学联)主席张岑向本报记者介绍说,英国高校会为学生开展各类讲座和培训,让学生明确这些行为的定义和后果;在学生提交学位论文之前,必须签署一份声明,表明他们已经清楚学校关于抄袭等行为的指导性文件;学生写论文初期,学校也会安排相关培训和指导,培养良好的学术实践行为和习惯。这些操作都有助于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。
任何人都有举报义务
英国高校强调任何人,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,都有检举学术不端行为的义务。学校的网站上通常都有检举学术不端行为的表格,方便检举人下载打印。
如果接到学术不端举报,英国高校通常会授权成立专门的调查委员会开展调查。初步调查委员会的成员至少包含两名与该学生非同一院系、无利益关系,有时候甚至是外校的人员,以确保调查过程公正、恰当。一旦认定举报属实,学校会启动正式的调查委员会,校方董事会或执行理事会介入,负责审查和评估所有证据,以确认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和造成的影响。
不同学校对学术不端的惩罚略有不同,通常会根据严重程度分级处理,轻则警告、训诫、取消考试成绩,重则开除。但无论轻重,每个高校都对学术不端的惩罚有明确说明,做到有章可循。
以英格兰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伦敦都市大学为例,该校在网站上公布的学生行为准则长达31页,其中把对学术不端的惩罚分为6级,每个级别分别对应哪些具体的学术违纪行为,都写得非常清楚。
英国媒体曾收集并披露一些知名学府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和受罚情况。牛津大学一名学生因为把复习笔记带进考场,被罚款100英镑;同校一位历史学博士因多次抄袭,被剥夺博士学位;剑桥大学一名学生把课本带进考场受到扣分处罚。
造假可能断送学术生涯
英国是西方国家中诚信体系比较健全的国家,诚信观念深入人心。因此,学术诚信其实是建立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础上。如果学术不端行为被记录到个人档案中,个人信用程度会受损,严重影响今后的学术和职业生涯,这对很多人具有巨大威慑力。这也是英国整体而言发生学术不端事件概率较小的主要原因。
张岑说,英国高校的学术职位竞争激烈,并且晋升时间较长,因此学者十分珍惜个人的学术声誉和前途,所以不太可能冒着失信的风险做出学术不端的行为。而严于律己的学者往往也会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,带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。
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华人教授宁陆涛介绍说,西方国家期刊在发表论文时都会采用电子检测手段,如果文章内容重复率很高,会直接退稿;而学者已经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一旦被发现抄袭,期刊在核实后会立刻公布结果,该学者今后在几乎所有期刊上都很难再发表文章,意味着学术生涯就此终结。
他以近期发生的一起学术造假案举例说,一名大学教师被发现学术论文造假,学校出于种种考虑没有直接辞退他,他也希望以实际行动悔改。但因为个人信用不复存在,学生们开始不断质疑这个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内容,最后他不得不选择主动辞职。
了解更多: